第 26 期   2019 年 4 月出刊   
 
banner
 
0
東京大學最著名建築──安田講堂
(作者攝於2019年3月)
東京大學移地研究心得

陳瑢真(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本人在2018101日負笈日本,進行為期半年的海外研究。承蒙一般財團法人霞山會獎助學金的補助,在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蒐羅相關資料及撰寫論文。期間並參與史料編纂所的兩門專題研討課、多次參加國際研討會和演講活動,以及前往九州的舊荷蘭平戶與長崎商館進行田野調查。不論是從知識及研究學習,或是文化和社會體驗,此次海外研修提供了一個很好自我成長及開闊視野的機會。

出國緣起

本人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是有關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員倉庫系統與東亞貿易,其中與日本貿易關係最為密切。因此打算在博士生階段申請相關獎助金,前往日本或荷蘭搜集資料及田野調查。2018年初,本校文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公告「107學年度赴日研究訪問」霞山會獎助金申請,鼓勵從事近現代日本、中國、臺灣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相關領域研究之博士班學生、博士後研究人員、編制內專任教師或研究人員報名。在此契機下,本人於3月開始準備獎助金申請,並同時與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的松方冬子副教授聯繫。

雖然這是本校與霞山會簽訂之交換研究計畫,但是申請過程類似一般留學申請。申請人除了提交研究計畫、推薦信函、成績單、最高學歷畢業證書,最好還要有語言證明與接待單位的同意函,以及本校日本研究中心推薦。霞山會甄選申請者的態度十分嚴謹,會視情況派人從東京來臺北進行面試。因此從申請到結果出爐大約歷經4-6個月。如有興趣申請本獎助金者,最好儘早準備。

霞山會獎助金

霞山會獎助金自2016年執行以來,對於想要去日本進行訪問研究的博士生或學者來說,除了一般較為人知的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獎學金,又多了一項選擇機會,可申請為期半年或一年的訪問。獎助金主要針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雖然對於研究主題不太設限,但研究時代要求比較嚴格,最好是近現代。訪問單位需在日本首都圈內(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等東京近郊)。

受獎人抵達日本後,雖然沒有研究發表的要求,但是每個月底前須提交一份留學報告,撰寫關於在日本的研究及生活狀況。另外,每個月要前往霞山會總部與承辦人會談,同時領取獎助金。聽起來雖然有點麻煩,但也顯示霞山會對於受獎人的用心關懷與慎重。本人覺得透過這樣的會談,讓雙方都比較安心,是一個很好的交流與互動機會。

東大史料編纂所研究單位

在東大史料編纂所訪問期間(2018101日~2019331日),以「外國人研究員」的身分進行研究。順帶一提,日本學制與臺灣不同,4月是新學期的開始,赴日時程最好配合東大的學期制,以免造成接待單位的困擾。

史料編纂所會提供外國人研究員簡單的識別卡,以及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的利用證,以便在史料編纂所及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總圖)借書及使用相關資料庫;其他學院圖書館的書籍,則只能在現場閱讀,無法外借。編纂所內設有外國人研究員共同研究室,無固定座位。研究員來自日本及世界各地,研究領域不盡相同。為了增進感情及學術交流,大家每個月有不定期聚會,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

1
2
▲ 東京大學安田講堂
▲ 東大史料編纂所

史料編纂所內的館藏資料,只要持「外國人研究員」證件,幾乎都可以查閱並影印,但書籍不可攜出。雖然編纂所圖書館以史料編纂收藏為主,也有提供相關研究書籍。部分善本書和微捲有影印版本,方便研究者查閱,免去調閱微捲的麻煩。有關荷蘭東印度公司日本相關的日誌、書信及帳簿,已經有紙本可以參閱。更感人的是,2018年編纂所已將臺灣相關的檔案列印成冊。

3
4

▲ 史料編纂所館藏一隅

另外的小插曲,本人發現編纂所尚無江樹生教授譯註的《熱蘭遮城日誌》,因此在離日前先將手邊的版本捐給該所。兩年前(2016),我曾經協助聯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送兩套《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給東大,其中一套留在編纂所,另一套在總合圖書館。東大編纂所因此回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長崎商館日誌》等。有機會擔任臺日學術交流的橋樑,我覺得蠻不錯的。

東大圖書的收藏方式和臺大不太相同,除了最大的本鄉校區總合圖書館(類似臺大總圖)之外,駒場校區以及各學部、研究所另有各自的圖書館。雖然本人研究相關的資料以史料編纂所為主,還有不少圖書分散在總合圖書館、東洋文化研究中心、文學部、社會科學研究所及經濟學部等單位。以外國研究人員的身分借書,除了總合圖書館可外借4本書、為期2週外,其他圖書館館藏無法外借。相對於臺大總圖集中式管理及借閱方式,在東大恐怕需要花點時間適應。為了集中時間及地點調閱資料,國會圖書館也是好的選擇。除此之外,東京都立圖書館藏書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借閱環境人性化,很適合寫作,值得推薦。

5
6
▲ 東大總合圖書館
▲ 國立國會圖書館

參加研討會及演講

外國研究人員在東大史料編纂所訪問期間相當自由,沒有參加課程、演講或研討會的義務。一般來說,史料編纂所的演講活動與臺大相較並不多。如果對於文學部、社科學院或東洋文化研究所等舉辦的演講有興趣,大多可以自由參加。如果想要學習日文或日本文化,則可參加東京大學文學部國際交流室日本語教室所開設之日文課及特別文化講座。

除了演講,研究生也可以參與相關的專題討論課,藉此了解日本學術環境,是與日本國內外學者及研究生交流的好機會。本人在訪問期間參加了松方冬子副教授開設的兩門專題討論課,一門是「日文經典閱讀討論」,以「鎖國論」為主題;另一門是「英文經典閱讀討論」,以近世日本對外關係為主題,參加的成員有東大校內外研究生、學者及外國研究人員等。

我曾參加幾場校內外研討會,其中與本人研究主題相關的有:東京大學文學部人文社會研究科島田竜登准教授主辦的海洋史國際研討會:Maritime Monsoon Asia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Global Trade and Early European Colonial Cities;立教大學主辦的1617世紀東亞海域的渡海者;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主持的國際關係史研究會,邀請本系羅士傑副教授及政大陳家豪兼任助理教授參與座談。最後,離開日本前夕參加了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羽田正教授的退休演講「邁向世界史學界的四個契機」。

7
8
▲ 松方冬子副教授(左二)專題課程合影
▲ 羽田正教授退休演講

田野調查

本人與一名臺灣博士研究生於201812月初,前往九州舊荷蘭平戶及長崎商館進行田野調查。本人的研究以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今安平1624-1662)商館為中心,與日本平戶(1609-1641)、長崎(1641-1859)及印尼的巴達維亞之間的貿易關係密不可分。這次有機會來日本訪問研究,前往九洲田野調查亦為主要目的之一。

近二十年來,平戶及長崎商館皆已逐步完成復原,相關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本次田野調查是從海洋史的角度,進行平戶、長崎和臺灣商館的比較,主要針對博物館文物、文獻、商館建築及研究資料進行搜集考察。由於本人與平戶商館館長及相關人員曾於2018年9月,參加在臺南舉辦的VOC networking(荷蘭東印度公司網絡)會議。這次有幸受到平戶商館親切款待,館長並希望我在博物館發表講演,介紹臺灣大員商館,藉此機會與當地對於鄭成功及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興趣的人士進行交流。

平戶及長崎商館已經完成部分的建築復原。尤其是長崎商館,考古及文獻考證極為用心,未來還有計畫繼續擴大復原。兩商館的復原不僅有助於學者研究,同時成為觀光客的朝聖地。藉由歷史建築及文物的展示,讓大家都有機會接近並進一步了解日蘭交流的歷史。

9
10

▲ 作者受邀於荷蘭平戶商館演講

12
11
▲ 荷蘭長崎商館
▲ 荷蘭平戶商館

 

生活、文化及研究學習

來東京的6個月,歷經了秋天、冬天及春天三個季節。過去曾經數度短期訪日,從沒有如此長時間的居留經驗。說實在的,以前我對於東京大都會的擁擠和匆忙具有偏見,這次卻大為改觀。從紅葉、落葉到櫻花盛開,心情隨之起伏,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期待,也相映在生活、文化學習和研究的過程。

從生活面來看,由於自己不是觀光客,得重新適應日本的生活環境和步調。可能是日本飲食、文化習慣等對於臺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再加上近年來臺日物價差異已經趨緩,除了交通費較高之外,並不會感到特別的壓力。其次,短期訪問研究人員不需參與正式的課程,和當地學生及老師的交流機會相對較少,這對於日文學習比較可惜。為彌補此缺憾,我儘量把握與研究室同仁的聚會機會,以及每週與東大博士生進行語言交換。

東京是一個現代化十足的城市,但若仔細去看,會發現身邊處處有文化及歷史的痕跡。以東京大學為例,有名的赤門是本鄉校區其中一個校門,原為加賀藩的御守殿門;校園內的三四郎池,則是加賀藩庭園一景,正式名稱是「育德園心字池」,後來因為夏目漱石的小說《三四郎》而改名為「三四郎池」。類似這樣的歷史古蹟融合於當代的環境,不勝枚舉,並不會顯得突兀。我的宿舍位於港區鄉土歷史館附近,該館座落於舊東大公衛學院(1938年建)內。與東大大部分建築物一樣,出自東京大学建築学科教授内田祥三之手。內部非常莊嚴古典,設有常設、特展及教育互動區,詳盡的展示港區自然、歷史、文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育互動區為了拉近居民和當地歷史文化的距離,所有的展示真品都可讓參觀者觸摸,甚至連在港區出土的3500年陶壺都可以雙手捧起來觀看,實在很不可思議。過去我對於江戶的歷史了解大多止於書籍,這次近身接觸建築、博物館、神社、寺廟等,發現歷史就在身邊,覺得分外感動。

13
14
▲ 東大赤門
▲ 三四郎池

在東京訪問研究最大的收穫,在於能夠近距離接觸日本最高學府的研究學者、環境和資源。藉由這樣的機會,不知不覺中增廣及提升自己的視野。當然,學習的地方絕對不限在圖書館、檔案館或研究室。透過田野、歷史古蹟、甚至接觸日本人和文化活動,都可能是學術研究能量的來源。 身為臺大的博士生,各種出國經費補助計畫頗多。經過前兩年修課、資格考,接下來便可以準備申請經費出國訪問研究。透過國外研修,不僅對於研究,相信對於人生體驗絕對有很大的成長,建議本系同學一定要好好把握。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